在我们的民间流传着一句养生保健的谚语——春捂秋冻,百病难碰。其中,“秋冻”的含义是指当秋天来临时,气温稍有下降,我们不应立即增添过多的衣物,而是要逐渐适应低温环境。

为什么要遵循这样的原则呢?其实道理很简单。适宜的凉爽刺激可以帮助我们锻炼耐寒能力,并促进身体新陈代谢、增加产热,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。就像季节转换时,气温尚不稳定,过早增加衣物可能导致出汗感风,容易引发感冒。

因此,在春季和秋季这两个气候变化明显的时段里,我们需要注意保暖与降温的平衡。春天虽然天气开始变暖了,但我们也不能立刻换成薄衣服;同样地,秋天虽然渐渐变冷,但也不要一下子穿得太厚。
专家告诉我们,春季的“捂”和秋季的“冻”都是有益健康的。春天适当地“捂”一点,可以帮助我们逐渐适应气温的升高,减少因过早脱衣服而引发的感冒、咳嗽等疾病。而秋天适度地“冻”一点,则能增强我们的抵抗力,提高身体对寒冷的耐受能力。

要想做到秋季防寒循序渐进,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:
逐渐减少衣物厚度:在秋季刚开始时,气温尚未稳定,请不要急于穿上过多的衣物。根据气温变化,逐渐减少衣物厚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 注意保暖:虽然要循序渐进地降低衣物厚度,但也不能忽视保暖。在清晨和晚间气温较低的时候,可以选择穿一件轻薄的外套或加一件薄毛衣来保暖。 注意室内外温差:秋季室内外温差较大,出门时要注意适当增添衣物,避免受凉。同时,回到室内后也要及时脱去多余的衣物,以免过热。春捂秋冻这句谚语在中医养生中也有一定的依据。根据中医理论,春季是阳气上升、阴气减退的时候,我们应该适当“捂”一点,以保护阳气;而秋季则是阳气渐收、阴气增长的时候,适度地“冻”一点可以帮助我们调整体内阴阳平衡。
“春捂秋冻”这句谚语告诉我们,在不同季节里要根据气温变化适度增减衣物。春天不要过早脱棉衣,秋天也不要急于穿得太厚。只有循序渐进地进行秋季防寒措施,我们的身体才能更好地适应季节变化,保持健康。